肥胖症

肥胖症是因代謝失調,患者體脂增加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%,或體重指數BMI大於24。

防治都巿常見病

大綱

1 概述

2 分類

3 病因

4 危害

5 措施

6 中醫中藥治療肥胖症

沿革

辨證論治

1 概述

肥胖症(obesity)為慢性病,是一組常見的、古老的代謝失調症候群。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,它是人類最容易忽視、但發病率卻急劇上升的疾病。因體內儲藏脂肪過多,以致健康受到影響。

當人體攝入熱量多於消耗熱量時,多餘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體內,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,且達一定值時,遂演變為肥胖症。

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組織重量約佔體重的15%至18%,女性約佔20%至25%。隨年齡增長,體脂所佔比例相應增加。因體脂增加使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%,或體重指數BMI大於24者稱為肥胖症;如無明顯病因可尋者,稱為單純性肥胖症;具有明確病因者,稱為繼發性肥胖症。

附:

◆BMI(Body Mass Index)

-全名是「身體質量指數」,為目前國際上最常用來量度體質的指數,藉此瞭解身體的脂肪量是否恰當,計算公式如下:

BMI = 體重(公斤) / [身高(公尺) x 身高(公尺)]

標準體重計算方法

1 成年人標準體重

(身高cm—100cm)×90%=標準體重(kg)

-當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%,稱為超重;

-超出標準體重20%,稱為輕度肥胖;

-超出標準體重30%,稱為中度肥胖;

-當超過50%時候稱為重度肥胖。


2 兒童標準體重

(年齡×2)+8=標準體重(kg)

-當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%,稱為超重;

-超出標準體重20%,稱為輕度肥胖;

-超出標準體重30%,稱為中度肥胖;

-當超過50%稱為重度肥胖。

2 分類

1 單純性肥胖

-各種肥胖最常見的一種,約佔肥胖人群的95%左右,簡而言之就,是非疾病引起的肥胖。

-這類病人全身脂肪分佈比較均勻,沒有內分泌混亂現象,也無代謝障礙性疾病,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。單純性肥胖又分為體質性肥胖和過食性肥胖兩種。


(1) 體質性肥胖

-雙親肥胖,是由於遺傳和機體脂肪細胞數目增多而造成的,還與25歲以前的營養過度有關係。這類人的物質代謝過程比較慢、比較低,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。


(2) 過食性肥胖

-也稱為獲得性肥胖,是由於成年後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過度飲食,使攝入的熱量大大超過身體生長和活動的需要,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,促進脂肪細胞肥大與細胞數目增加,脂肪大量堆積而導致肥胖。


2 繼發性肥胖

-是由於疾病引起的肥胖,大多由於內分泌混亂或代謝障礙引起的一類疾病,約佔肥胖人群的2%至5%左右,雖然同樣具有體內脂肪沉積過多的特徵,但仍然以原發性疾病的臨床症狀為主要表現,肥胖只是這類患者的重要症狀之一。繼發性肥胖症又分以下七類:

(1)下丘腦性肥胖症;

(2)垂體性肥胖症;

(3)皮質醇增多症(又稱庫欣氏綜合徵);

(4)胰島素性肥胖症;

(5)甲狀腺功能減退性肥胖症;

(6)性腺功能減退性肥胖症;

(7)藥物性肥胖。

3 藥物性肥胖

-這類肥胖患者約佔肥胖病人群2%左右。有些藥物在有效治療某些疾病的同時,還有導致身體肥胖的副作用。如應用腎上腺皮質荷爾蒙類藥物(如地塞米松等)治療過敏性疾病、風濕病、類風濕病、哮喘病等,同時可以使患者形成繼發性肥胖;雌性荷爾蒙以及含雌性荷爾蒙的避孕藥,有時會使婦女發胖,或者說容易使婦女發胖。

3 病因

熱量攝入多於熱量消耗,使脂肪合成增加,是肥胖的物質基礎。

◆內因:人體內在因素,使脂肪代謝紊亂而致肥胖。

◆外因:飲食過多、活動過少為主。


內 因

1 遺傳因素

-人類的單純性肥胖的發病,有一定的遺傳背景。Mayer等報告,雙親中一方肥胖,其子女肥胖症約為50%;雙親中雙方均肥胖,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%。一般認為,人類肥胖屬多基因遺傳,遺傳在其發病中起着一個易發的作用。肥胖的形成尚與生活行為方式、攝食行為、嗜好、胰島素反應以及社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關。

2 神經精神因素

-已知在人類的下丘腦中,存在着兩對與攝食行為有關的神經核。一對為腹內側核(VMH),又稱飽中樞;另一對為腹外側核(LHA),又稱饑中樞。

-飽中樞興奮時,有飽感而拒食,破壞時則食欲大增;饑中樞興奮時食欲旺盛,破壞時則厭食拒食。二者相互調節,相互制約,在生理條件下處於動態平衡狀態,使食欲調節於正常範圍而維持正常體重。

-當下丘腦病變時,不論屬炎症的後遺症(如腦膜炎、腦炎後)、創傷、腫瘤及其他病理變化時,如腹內側核破壞,則腹外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貪食無厭,引起肥胖。

-反之,當腹外側核破壞,則腹內側核功能相對亢進而厭食,引起消瘦。

-另外,該區與更高級神經組織有密切的解剖聯繫,後者對攝食中樞也有一定程度的調控。下丘腦處血腦屏障作用相對薄弱,這一解剖上的特點使血液中,多種生物活性因數易於向該處移行,從而對攝食行為產生影響。

-這些因數包括:葡萄糖、游離脂肪酸、去甲腎上腺素、多巴胺、5-羥色胺、胰島素等。

-此外,精神因素常影響食欲,攝食中樞的功能受制於精神狀態,當精神過度緊張而交感神經興奮或腎上腺素能神經受刺激時(尤其是α受體佔優勢),食欲受抑制;當迷走神經興奮而胰島素分泌增多時,食欲常亢進。

-腹內側核為交感神經中樞,腹外側核為副交感神經中樞,兩者在本症發病機理中起重要作用。


3 高胰島素血症

-近年來,高胰島素血症在肥胖發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。肥胖常與高胰島素血症並存,但一般認為,是高胰島素血症引起肥胖。高胰島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島素釋放量約為正常人的三倍。

-胰島素有顯著的促進脂肪蓄積作用,有人認為,胰島素可作為總體脂量的一個指標,並在一定意義上可作為肥胖的監測因數。更有人認為,血漿胰島素濃度與總體脂量呈顯著的正相關。


4 褐色脂肪組織異常

-褐色脂肪組織是近幾年來才被發現的一種脂肪組織,與主要分佈於皮下及內臟周圍的白色脂肪組織相對應。

-褐色脂肪組織分佈範圍有限,僅分佈於肩胛間、頸背部、腋窩部、縱隔及腎周圍,其組織外觀呈淺褐色,細胞體積變化相對較小。

-白色脂肪組織是一種貯能形式,機體將過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貯藏於其間,機體需能時,脂肪細胞內中性脂肪水解動用。白色脂肪細胞體積隨釋能和貯能變化較大。

-褐色脂肪組織在功能上是一種產熱器官,即當機體攝食或受寒冷刺激時,褐色脂肪細胞內脂肪燃燒,從而決定機體的能量代謝水準。

-以上兩種情況分別稱為攝食誘導產熱和寒冷誘導產熱。當然,此特殊的功能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
-由此可見,褐色脂肪組織這一產熱組織,直接參與體內熱量的總調節,將體內多餘熱量向體外散發,使機體能量代謝趨於平衡。


5 其他

-進食過多,可通過對小腸的刺激,產生過多的腸抑胃肽(GIP),GIP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。

-在垂體功能低下,特別是生長荷爾蒙減少、促性腺及促甲狀腺荷爾蒙減少引起的性腺、甲狀腺功能低下,可發生特殊類型的肥胖症,可能與脂肪動員減少、合成相對增多有關。

-臨床上,肥胖以女性為多,特別是經產婦或經絕期或口服女性避孕藥者易發生,提示雌荷爾蒙與脂肪合成代謝有關。

-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,皮質醇分泌增多,促進糖原異生,血糖增高,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多,於是脂肪合成增多。


外 因

-當每日進食熱卡超過消耗所需的能量時,除以肝、肌糖原的形式儲藏外,幾乎完全轉化為脂肪,儲藏於全身脂庫中。

-其中主要為甘油三酯,由於糖原儲量有限,故脂肪為人體熱能的主要貯藏形式。

-如經常性攝入過多的中性脂肪及糖類,則使脂肪合成加快,成為肥胖症的外因,往往在活動過少的情況下,如停止體育鍛煉、減輕體力勞動,或疾病恢復期臥床休息、產後休養等,出現肥胖。

4 危害

-現今肥胖的患者越來越多,由此帶來的疾病危害也隨之增多,如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絞痛、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高尿酸血症、女性月經不調等,還能增加患惡性腫瘤的機率。


1 肥胖人易患冠心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

-由於肥胖者身體內的脂肪組織增多,機體代謝耗氧量加大,從而導致心輸出量增加,心臟做功量增大,導致使心肌肥厚和動脈粥樣硬化,容易誘發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心絞痛、腦血管疾病和猝死。


2 肥胖易受外傷

-肥胖的人因體重增加,身體各器官的負重都增加,可引起腰痛、關節痛、消化不良、氣喘;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怕熱、多汗、皮膚皺折處易發生皮炎、擦傷,並容易合併化膿性或真菌感染;因行動不便還容易遭受各種外傷、骨折及扭傷等。

3 肥胖是健康長壽的天敵

-科學家研究發現,肥胖者併發腦栓塞與心衰的發病率,比正常體重者高一倍,患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膽石症者較正常人高3至5倍,由於這些疾病的侵襲,壽命將明顯縮短。


4 肥胖人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

-由於肥胖導致體內代謝和內分泌異常,常可引起多種代謝性疾病如: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高尿酸血症等,女性月經不調等。


5 肥胖可以併發多種疾病

-例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、靜脈血栓,增加麻醉和手術的危險性,肥胖還可以增加惡性腫瘤的發病率,肥胖婦女子宮內膜癌比正常婦女高2至3倍。

-肥胖男性結腸癌、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,較正常人高。

5 措施

-預防肥胖較治療易奏效且重要。特別是有肥胖家族史者,婦女產後及絕經期,男性中年以上或病後恢復期,應預防肥胖。

-方法是適當控制進食量,避免高糖、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;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鍛煉。

-治療肥胖症以控制飲食及增加體力活動為主,不能僅靠藥物,且未必能持久見效。

-輕度肥胖者,僅需限制脂肪、糖食糕點、啤酒等,使每日總熱量低於消耗量,多作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,如能使體重每月減輕500至1000克,而漸漸達到正常標準體重,不必用藥物治療。

-中度以上肥胖更須嚴格控制總熱量,女性患者要求限制進食量在5至6.3MJ(1200至1500kcal)/日,如超過6.3MJ/日者,則無效。男性應控制在6.3至7.6MJ(1500至1800kcal)/日,以此標準每周有望減重500至1000克。食物中,宜保證適量含必需氨基酸的動物性蛋白(佔總蛋白量的三分之一較為合適),蛋白質攝入量每日每公斤體重不少於一克。

-脂肪攝入量應嚴格限制,同時應限制鈉的攝入,以免體重減輕時發生水鈉瀦留,並對降低血壓及減少食欲也有好處,此外,限制甜食、啤酒等。如經以上飲食控制數周,體重仍不能降低者,可將每日總熱量減至3.4至5MJ(800至1200kcal)/日,但熱量過少,病人易感疲乏軟弱、畏寒乏力、精神萎頓等,必須嚴密觀察。

-據研究,飲食治療早期蛋白質消耗較多,以致體重下降較快,呈負氮平衡,當持續低熱卡飲食時,發生保護性氮質貯留反應,逐漸重建氮平衡,於是脂肪消耗漸增多,但脂肪產熱量約十倍於蛋白質,故脂肪組織消失量,明顯少於蛋白質組織量,而蛋白質相反合成較多時,反可使體重回升,這是人體對限制熱卡後的調節過程,因此飲食治療往往效果不顯著,在此情況下,宜鼓勵運動療法,以增加熱量消耗。

-當飲食及運動療法無效時,可採用藥物輔助治療。

-藥物主要分為六類:

1 食欲抑制劑

-中樞性食欲抑制劑、肽類荷爾蒙、短鏈有機酸。

2 消化吸收阻滯劑

-糖類吸收阻滯劑、脂類吸收阻滯劑。

3 脂肪合成阻滯劑

4 胰島素分泌抑制劑

5 代謝刺激劑

6 中醫中藥治療肥胖症

肥胖是現代社會由於飲食結構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,導致的一種營養過剩病證,由於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,甚而間接危及生命,日益受到關注。

沿革

早在漢代以前,中醫書籍中就有關於肥胖症狀、病因病機以及肥胖危害性的 記載,《內經》中有「肥貴人」及「年五十,體重,且目不聰明矣」的描述。《金匱要略・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》有「夫尊榮人骨弱肌膚盛」等。《素問・奇病論》 中有「肥者令人內熱,甘者令人中滿」,《素問・宣明五氣論》有「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」的記載,認為過食甘肥及缺乏運動是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、很早就認識到肥胖容易引起消渴、中風、胸痹心痛等類病證,甚至影響壽命,所謂「肉堅則壽」、「肉脆則夭」,實指身體肥胖則長壽者少。

辨證論治

1 胃熱滯脾

症狀:多食,消穀善飢,形體肥胖,脘腹脹滿,面色紅潤,口乾苦,心煩頭昏, 胃脘灼痛嘈雜,得食則緩,舌紅苔黃膩,脈弦滑。

治法:清胃瀉火,佐以消導。

方藥:小承氣湯合保和丸。

小承氣湯方中以大黃瀉熱通便,蕩滌腸胃;佐以枳實、厚樸行氣散結,消痞除滿。保和丸用山楂消一切飲食積滯,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;以神曲消食健脾,化酒食陳腐之積;萊菔子下氣消食,善消穀麵之積;半夏、陳皮行氣化滯;茯苓健脾利濕;連翹清熱散結。兩方合用有清熱導滯化積之功,適用於實熱積滯型肥胖。


2 脾虛不運

症狀:肥胖壅腫,神疲乏力,身體困重,胸悶脘脹,四肢輕度浮腫,晨輕暮重,勞累後明顯,飲食如常或偏少,既往多有暴飲暴食史,小便不利,便溏或便秘, 舌淡胖邊有齒印,苔薄白或白膩,脈濡細。

治法:健脾益氣,滲利水濕。

方藥:參苓白術散合防己黃芪湯。

方中以四君子合黃芪、山藥、薏仁健脾益氣滲濕,用防己加豬苓、澤瀉利水,共奏健脾益氣,滲利水濕,消胖減肥之功。肢腫甚者加大腹皮、桂枝;腹脹便溏者加陳皮、乾薑;肥胖氣短,畏寒肢者加肉桂,重用參、芪,溫陽益氣,健運水濕。


3 痰濁內盛

症狀:形盛體胖,身體重着,肢體困倦,胸膈痞滿,痰涎壅盛,頭暈目眩,嘔不欲食,口乾而不欲飲,嗜食肥甘醇酒,神疲嗜臥,苔白膩或白滑,脈滑。

治法:燥濕化痰,理氣消痞。

方藥:導痰湯

方中半夏燥濕化痰,橘紅理氣化痰,茯苓健脾滲濕化痰,生薑降氣化痰,枳實行氣化痰,南星袪風化痰,諸藥共奏化痰消痞之功。臨床可酌情加用白術、澤瀉、決明子等健脾利濕通便之品。痰濁化熱者,心煩不寐,納少便秘,舌紅苔黃,脈滑數,加竹茹、黃芩、栝蔞仁清化痰熱。


4 脾腎陽虛

症狀:形體肥胖,顏面虛浮,神疲嗜臥,氣短乏力,腹脹便溏,自汗氣喘,動則更甚,畏寒肢冷,下肢浮腫,尿晝少夜頻,舌淡胖苔薄白,脈沉細。

治法:溫補脾腎,利水化飲。

方藥: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。

方中以附子、桂枝溫補脾腎,溫陽化氣,利水化飲;茯苓健脾滲濕以利水邪;白術健脾燥濕,以利水濕;白芍緩急且利小便;甘草益氣和中;生薑助桂附以溫陽散寒;佐白術、茯苓以溫散水氣,共奏溫補脾腎,利水化飲之功。若氣短自汗,加人參、黃芪;尿少肢腫加澤瀉、豬苓、大腹皮;腹脹便溏者加厚樸、陳皮、蒼術;畏寒肢冷者加補骨脂、仙茅、仙靈脾、益智仁,重用附子、桂枝。


5 氣滯血瘀

症狀:體形豐滿,面色紫紅或暗紅,胸悶脅痛,心煩易怒,夜不能寐或夜寐不安,大便秘結,舌暗紅或有瘀點、瘀斑,或舌下瘀筋,脈沉弦或澀。

治法:活血袪瘀,行氣散結。

方藥:血府逐瘀湯合失笑散。

方中以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;四逆散行氣和血散結;桔梗、枳殼升降氣機,寬胸除滿;牛膝通利血脈,清化瘀熱;合失笑散之蒲黃、五靈脂,加強通利血脈,活血散結之功。兩方共奏活血袪瘀,行氣散結之功;瘀熱內結,表現心煩易怒,口乾口苦,大便秘結,加茵陳、山梔、大黃等;氣機鬱滯,胸悶氣粗,脘腹脹滿,加鬱金;兼見濕熱內停,納呆脘痞,舌紅苔黃膩,加萊菔子、防己。

肥胖的健康風險